close

音樂的極境:薩依德音樂評論集(限量CD版) -
  • 中文世界第一本薩依德音樂評論集
  • 薩依德不僅是敢說真話的人權鬥士,也是令人跌破眼鏡的樂評家!
  •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所長單德興教授推薦


現金價394 元

音樂的極境:薩依德音樂評論集(限量CD版) -
商品詳細現況請由以下連結進入 Yahoo 購物中心確認喔 :)
http://tw.buy.yahoo.com/gdsale/gdsale.asp?gdid=1965455&co_servername=b58bc648c8ee95ead4c0547de27c5982

 
音樂的極境

中文世界第一本薩依德音樂評論集
薩依德不僅是敢說真話的人權鬥士,也是令人跌破眼鏡的樂評家!
中央研究院歐美所所長單德興教授推薦

 

【內容簡介】

中文世界第一本薩依德音樂評論集
薩依德不僅是敢說真話的人權鬥士,也是令人跌破眼鏡的樂評家!
超過20年的音樂評論專欄,結合驚人的廣度和具有感染力的熱情
中央研究院歐美所所長單德興教授推薦
隨書附限量選曲cd,全長逾70分鐘!

帕華洛帝是索價過高的最高分貝噪音?霍洛維茲是尖銳刺耳風格的代表?薩爾茲堡音樂節是癡肥臃腫的觀光促銷?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盡上演些二流劇目?

《音樂的極境》是薩依德論樂橫跨三個十年的第一本文集,他討論許多作曲家、音樂家、演奏家,在過程中抽繹音樂的社會、政治、文化脈絡,連帶發揮他古典鋼琴家的素養,對古典音樂和歌劇提供豐富而且不時出人意表的評價。

全書以清新的角度賞析經典作品,也以他人不及的眼光品題為人冷落的當代作曲家作品。薩依德批評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過於保守,也惋惜帕華洛帝有超級巨星之譽,卻「將歌劇演出的智慧貶到最低,把要價過高的噪音推到最大」。此外,他思考以色列禁演華格納的問題,音樂節愈來愈浮濫的令人憂心趨勢,以及以馬爾孔x生平為主題的歌劇,音樂與女性主義的關係,鋼琴家顧爾德,及莫札特、巴哈、理查史特勞斯等名家的作品。

薩依德以內行人的造詣,權威的身分,書寫精闢犀利的批判。他在音樂裡看出文學與歷史理念的反映,並密切觀察其構成和創造的潛力。《音樂的極境》情文並茂,處處發人深省,呈現薩依德思想事業的一個重要層面,進一步證明,作為廿世紀最具影響力、最勇於突破的學者之一,他實至名歸。

薩依德除了著名的後殖民論述,並精通文化研究與音樂,本身具有鋼琴演奏家的水準,終身對西方古典音樂擁有激情,《音樂的極境》收集1983-2003年間的音樂評論,他以專業樂評家的角色討論作為文化場域的古典音樂,清晰深入。本書的出版呈現薩依德更全面和多方位的專長與論述,可彌補過去中文翻譯與評介的不足。

 

 

【cd曲目】

薩依德在《音樂的極境》談論音樂以鋼琴和歌劇為主,本精選輯亦選取這兩類作品,包括顧爾德彈奏的巴哈g大調第五號鋼琴組曲、哈絲改編的巴哈聖詠曲鋼琴版〈耶穌,世人渴望的喜悅〉、土耳其國寶級女鋼琴家idil biret詮釋的蕭邦,以及被稱為「擁有近數十年來最強卡司陣容」的《費黛里奧》歌劇選曲等。

1.巴哈〈耶穌,世人渴望的喜悅〉,bwv 147(哈絲改編鋼琴版)
2-8. 巴哈g大調第五號鋼琴組曲,bwv 829(顧爾德演奏)
9. 蕭邦第一號b小調詼諧曲,作品第20號
10. 蕭邦〈船歌〉,作品第60號
11. 華格納《崔士坦與伊索德》第一幕序曲
12. 莫札特《女人皆如此》第二幕詠嘆調〈女人的作為居然如此殘酷〉
13. 貝多芬《費黛里奧》第一幕四重唱〈我心中有一種奇妙的感覺〉
14. 舒曼《詩人之戀》〈我無怨〉,作品第48號
15. 理查史特勞斯《最後四首歌》〈黃昏〉,o.op. 150
16. 巴哈聖詠曲〈我來至您的寶座前〉,bwv 668

總長度:75分30秒
 
【關於作者】薩依德 edward w. said

1935年生於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,接受過英式教育,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,哥倫比亞大學英文系與比較文學教授,擔任《the nation》雜誌樂評,著作等身,包括《鄉關何處》、《文化與帝國主義》、《東方主義》。他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包括《康拉德與自傳小說》、《人文主義與民主的批評》、《開始:意圖與方法》、《音樂的闡釋》,及《並行與弔詭》。2003年逝於紐約。
 
【關於譯者】彭淮棟

1953年生。譯有《後殖民理論》(bart moore-gilbert)、《意義》(博藍尼)、《俄國思想家》(以撒.柏林)、《自由主義之後》(華勒斯坦)、《西方政治思想史》(麥克里蘭)、《鄉關何處》(薩依德)、《現實意義》(以撒.柏林)、《貝多芬:阿多諾的音樂哲學》(阿多諾)、《美的歷史》和《醜的歷史》(艾可)等書。
 
【名人推薦】

★薩依德是無與倫比的知識分子,兼為最深層意義上的音樂家──國際名指揮家兼鋼琴家巴倫波因

★全書字裡行間迴響的氣勢和活力,使我們如聞其聲,如見其人。──鋼琴家魯普,葛萊美獎得主

★強烈推薦這部由二十世紀後半葉最敏銳的音樂評論家所寫的文集。──《圖書館期刊》

★令人愉悅……具有巨大的熱情與深度、廣度兼具的洞見,這不論在撰寫任何主題的作家中都是極少見的。──《經濟學人》

★中時開卷書評(12/20刊出)

★本書蒐錄了薩依德自一九八三年五月至二○○三年九月所發表的四十四篇樂評,展現了這位文學與文化批評家、後殖民論述大師以及公共知識分子的另一番面貌。作者獨闢蹊徑,發揮自己的音樂造詣與文化批評的專長,針對多位作曲家、音樂家、演奏家與演唱家,發表精闢獨特的見解與感受,在有限的篇幅中,出入於音樂、文化、歷史、政治、社會之間,熔藝術與現世性於一爐,迥異於一般樂評,再次顯現出其視角之多元,關懷之廣闊,見解之犀利。──單德興,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

★他是為他的民族爭取權利的鬥士、無與倫比的知識分子,兼為最深層意義上的音樂家:他以他的音樂體驗與知識,作為他政治、道德、思想上的信念的根據。他關於音樂和音樂演出的論述,既賞心,復益智,只是聯想之際多遐想,而行文至為典雅,佳處精采照人,富於獨創,充滿出人意表,只有他能揭露的啟示。──巴倫波因,國際名指揮家兼鋼琴家

★此書讓我們深入了解薩依德作為樂評家的心路歷程。他淵博的音樂知識,以及他深厚的音樂與政治信念,在全書流露無餘。薩依德筆鋒充滿挑戰性,機趣洋溢,飽學睿智,為我們這時代的音樂和音樂家提供既令人手不釋卷,又充滿批判性的寫照。──lydia goher,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教授、音樂學者

★薩依德冷眼熱心,運用他多才多藝的學養討論他擁有深厚理解的音樂。他以此為主軸,優遊社會、歷史、文學、哲學、政治思考之間,穿針引線,創構一個宏大、統一、充滿慧見的整體。薩依德文筆清晰、熱情,斯人已杳,但全書字裡行間迴響的氣勢和活力,使我們如聞其聲,如見其人。──鋼琴家魯普,葛萊美獎得主

★在這本精采層出的文集裡,薩依德貫注他的才智與精純的音樂感性,探討林林總總的專題,構成這位入世、熱情批評家境界深廣的音樂沉思。拜讀薩依德的辭采和雄辯,再度令人想起我們痛失一位如此傑出的樂評家。──索羅門,茱莉亞音樂學院

★這本書裡,一位造詣精熟的音樂家兼文化理論家與巴哈到貝多芬、華格納到布列茲、布倫德爾到巴倫波因、莫札特到理查史特勞斯的所有大師互動,放出令人眼亮的交會光芒。鋼琴家顧爾德的身影也籠罩全書許多篇幅。薩依德懷著精博的音樂知識和修養,以開放的心靈、開放的眼睛、開放的耳朵探觸音樂所有層面,無論是現場、錄音、談話或著述,並搭起橋樑,將音樂連接於其他藝術,以及人生的政治和倫理層次。──琳達赫岑,多倫多大學

★這本書裡的文章,其洗煉有勁、敏銳洞察,以及思想力量,令讀者想起蕭伯納的樂評。全書涵蓋薩依德二十年人生,體現他對音樂演出與音樂史連貫、逼人深思的觀點。──林登柏格,史丹福大學

★富於深思的書籍,闡釋音樂對社會被低估的影響力……在此文集中,薩依德表現了更多非正式的個人風格,寫作特點是巨大的熱情,以及深度與廣度兼具的洞見,這不論在撰寫任何主題的作家中都是極少見的。──《經濟學人》

★薩依德是許多人心目中理想的樂評家,在《the nation》超過二十年的音樂評論專欄,結合了驚人的廣度和具有感染力的熱情。──《每日電訊報》

★強烈推薦這部由二十世紀後半葉最敏銳的音樂評論家所寫的文集。──《圖書館期刊》
 
【目錄】

前言:巴倫波因
序:瑪麗安.薩依德
致謝

第一部:1980年代
1.顧爾德的對位法慧見
2.追憶鋼琴家的台風和藝術
3.威風凜凜(論音樂節)
4.理查史特勞斯
5.女武神、阿依達、x
6.音樂與女性主義
7.萬人迷大師:了解托斯卡尼尼
8.演奏家:人到中年
9.維也納愛樂:全套貝多芬交響曲和協奏曲
10.塞維爾的理髮師、唐喬望尼
11.顧爾德在大都會博物館
12.朱利亞凱撒
13.藍鬍子的城堡、期待
14.柴利比達克
15.彼得塞拉斯的莫札特
16.席夫在卡內基

第二部:1990年代
17.理查史特勞斯
18.華格納和大都會的《指環》
19.歌劇的製作(玫瑰騎士、死屋、浮士德博士)
20.風格與無風格(伊蕾克特拉、塞米拉米德、卡佳卡芭諾娃)
21.布倫德爾:樂語(評布倫德爾新著《音樂的探尋:文章、演說、訪談、追想》)
22.死城、費黛里奧、克林霍夫之死
23.風格的不確定性(凡爾賽的幽靈、士兵)
24.音樂的回顧
25.巴德音樂節
26.對華格納不忠實之必要
27.音樂和指揮的姿勢
28.《特洛伊人》
29.兒戲(評索羅門《莫札特傳》)
30.《顧爾德的三十二個極短篇》
31.巴哈的天才,舒曼的怪癖,蕭邦的無情,羅森的天資(評羅森的《浪漫主義世代》)
32.為什麼要聽布列茲?
33.亨德密特與莫札特
34.評麥可.坦納新著《華格納》
35.那張椅子裡的顧爾德( 評歐斯華《顧爾德和天才的悲劇》)
36.談《費黛里奧》
37.音樂與場面(《灰姑娘》、《浪子的歷程》)
38.評戈特菲德華格納的《不與狼同嗥的人:華格納的遺澤──一本自傳》
39.給大眾的巴哈

第三部:2000年以後
40.巴倫波因(跨文化連結)
41.顧爾德,作為知識分子的炫技家
42.抗懷宇宙(評沃爾夫《巴哈:博學的音樂家》)
43.巴倫波因和華格納禁忌
44.不合時宜的沉思(評索羅門的《晚期貝多芬》)

附錄:巴哈/貝多芬
 
【序】

文/瑪麗安.薩依德

在他第一本以音樂為主題的著作《音樂的闡釋》(musical elaborations)的導論裡,愛德華說,他「[在音樂上]的首要興趣是,將西方古典音樂視為對[他]作為文學批評家、作為音樂家都有重大意義的文化領域」。我自己呢,視他這個興趣和他對音樂的關係為一個生生不息、變動不居的現象,其起源有強烈的個人因素。

在回憶錄《鄉關何處》(out of place)裡,愛德華描述他對音樂的感受。對他,「一方面,音樂是令我非常不滿意又無聊的鋼琴練習……另一方面,音樂對我是一個極為豐富,由輝煌的聲音與物象隨機組織而成的世界」。愛德華經由他雙親收藏的大量唱片,以及每星期六晚上收聽bbc電台廣播的《歌劇之夜》(nights at the opera),發現這個世界。

西方古典音樂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愛德華工作時聽音樂,休息或需要鬆弛身心時彈鋼琴;他的休閒閱讀包括大量音樂方面的論著。他音樂知識淹博,兼有一圈密友,若非像他一樣熱愛音樂的知識分子,就是音樂迷。他各種著述隨手援引音樂為例或音樂內容為證,但我相信是1982年顧爾德(glenn gould)去世,促使愛德華認真為文談音樂。顧爾德英年早逝而結束一位鋼琴奇才的輝煌生涯,愛德華深有所悟而不得已於言,於是深入探索顧爾德的生平音樂成就。他盡情聆聽他拿得到的每一件顧爾德錄音,閱讀所有關於顧爾德的文字,以及顧爾德自己的文章。他看所有關於顧爾德的影片。顧爾德變成愛德華的執念,他放不開他所愛的這位天才。

1983年1月,也就是顧爾德去世後數月,我們的兒子瓦迪發生非常事故,對我們這個家庭,那是很恐怖地和死神擦肩而過。我們得知瓦迪嚴重感染而需要住院那天,我嚇得全身癱瘓。愛德華承受了那個消息,半小時後,說我們既然有當晚音樂會的票,應該準備出門了。我留在家裡,既害怕,又困惑,愛德華去了音樂會。多年後,我才明白,他面對死亡的恐懼時,尋求音樂對他多麼重要。

瓦迪住院期間,愛德華得知他母親診斷罹癌,非手術不可。在他腦子裡,音樂和他母親是連在一起的,因為母子倆有那麼多共通的音樂體驗。在《音樂的闡釋》裡,他寫說「我對音樂的最早興趣,要歸源於我母親美妙的音樂性和對這門藝術的愛」。1983年5月,這本集子的第一篇文章問世,主題是顧爾德。1986年,愛德華成為the nation雜誌的樂評家,從那時開始,音樂研究和他個人對音樂的熱愛融合為一。他開始大量收集同一首協奏曲、交響曲和同一部歌劇等音樂作品的不同錄音。他不惜時間聆聽這些錄音,並且在大西洋兩岸聽歌劇、獨奏會、音樂會,能聽幾場,就盡量聽幾場。音樂裡變化多端的主題和音樂結構上的複雜性,彷彿與他掙扎面對他母親的疾恙和去世連在一起。這段時期,我們全家開車從紐約前往華府地區探望他母親。愛德華平常在漫長的車程裡堅持聊天,這時卻帶著滿滿一帆布袋的卡式錄音帶,擺在前座我的腳邊。我有異議,他就覺得受傷。華格納的《指環》成為我們五小時車程的旅伴。孩子坐在後座,兩個都戴耳機聽他們的音樂。其情其景簡直超現實。然後,我恍然大悟,愛德華因應母親重病及不久人世之痛的唯一途徑,是把自己淹沒在宏壯美麗的音樂裡──回憶他童年和她的共同體驗。愛德華的母親於1990年辭世。《音樂的闡釋》1991年出版,題獻給她。

愛德華的母親去世一年後,他被診斷得血癌。音樂成為他寸步不離的伴侶。1998年夏天,他必須接受一場嚴酷可怕的實驗治療,當時正值海力克(christopher herrick)排定以十四場音樂會演奏巴哈的管風琴作品。愛德華安排治療日錯開那些音樂會。他不但所有十四場都到,還寫了一篇評論,也收在這本書裡。

同時,愛德華探索「晚期風格」論。他判定,作曲家人生尾聲所寫的作品,特徵是「頑固、難懂,以及充滿未解決的矛盾」,這些思維演化成他另一本書《論晚期風格》(on late style),全書觸及多位作曲家的晚期作品。在《鄉關何處》記述童年音樂體驗的章節中,愛德華描寫他從這些體驗裡獲得的樂趣,加上他所聆聽的所有作品的細節,以及他的興趣與好奇心如何引領他學習,而對這些作品和演出它們的藝術家所知愈來愈多。他在開羅親見福特萬格勒指揮。在一長段以福特萬格勒為主題的反思之後,愛德華寫了一句「時間似乎永遠跟我作對」,並且由此導出長長一段將音樂和時間連在一起的文字。時間向來令愛德華縈心──它的稍縱即逝、它無情的前進,以及它繼續存在而向你挑戰,看你能不能完成重要的事情。在他心目中,音樂也占據這個世界。這個集子的最後一篇文章,評索羅門(maynard solomon)那本談晚期貝多芬的大著,2003年9月刊出,距愛德華去世前兩周,標題「不合時宜的沉思」(untimely meditaions)有如讖語。

2003年6月初,愛德華辭世前三個月,他打電話給他當長老會牧師的表兄弟,請教「時候將到,現在就是了」語出《聖經》何處。問題獲答時,愛德華放下電話,轉臉向我,說擔心我不曉得他喪禮該奏什麼音樂。我吃一驚,片刻才答出話來,因為我恍悟他正在告訴我,這是結束的開始,他要走了。
書 名:音樂的極境:薩依德音樂評論集(限量cd版)
英文書名:music at the limits
作 者:edward w. said(薩依德)
譯 者:彭淮棟
出 版 社:太陽社
出版日期:2009年12月23日
語 言:中文
i s b n :9789868538832
定 價:499 元

叢書系列:arrow
裝禎:平裝附光碟片
頁數:410
開本:w14.8*21cm
出版地:台灣
e a n 碼:9789868538832
cip分類:910.7

商品詳細現況請由以下連結進入 Yahoo 購物中心確認喔 :)
http://tw.buy.yahoo.com/gdsale/gdsale.asp?gdid=1965455&co_servername=b58bc648c8ee95ead4c0547de27c5982


產品分類:快速到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娜雅詩分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